【好人好事】退休縫紉義工為喪親家屬送暖 巧手轉化遺物成咕𠱸套公仔療傷痛
發布時間: 2021/01/19 13:34
最後更新: 2021/01/19 17:10
面對死亡從來不是一道簡單的課題,有機構舉辦遺物轉化計劃,幫助家屬將逝者的遺物改製成公仔、咕𠱸套,藉此紀念逝者,也讓家屬明白時刻記掛、思念也沒問題。轉化的物品盛載彼此的回憶、愛和連結,融入生活當中,換個方式陪伴。
遺物轉化計劃由17年開始,社工會先與個案溝通,解釋計劃背後的意義,按其意願邀請家屬參與。透過拿出一件件家屬認為對逝者好有意義、充滿回憶的衣服,藉此讓他們緩緩道出相處之間的往事,抒發思念、難過的情緒。其後遺物會交給防癌會的義工重製,變成咕𠱸套或布公仔。
香港防癌會-賽馬會「攜手同行」癌症家庭支援計劃註冊社工吳宇峰解釋:
除了口講的哀傷輔導,我們希望透過一些實際行動,從中介入。有時跟他們說做輔導,他們未必容易接受,但當有件事一邊做、一邊聊天的時候,問到有關家人的往事,他們當下好自然會哭。
我們常常比喻,若把一件濕了的衫丟進衣櫃,久了它就會發霉發臭,有時要把它拿出來曬一曬,我們最擔心的並不是家屬哭,而是擔心他哭不出來。
以此介入做哀傷輔導 抒發積壓情緒
中國人或對生死好避忌,有些人更會把逝者的物品通通丟掉,覺得睹物思人是件不應該的事,也希望與悲傷切割。阿峰指曾有位家屬致電,說好後悔把丈夫生前的物品全都丟掉,現在連一件能紀念他的物品都沒有。也有長者把老伴的遺物通通收在衣櫃中,就此不碰、不談,連同悲傷一同埋藏在內。久而久之,情緒遏抑愈久,對心理健康也有影響。
中國傳統忌諱睹物思人,覺得要避開、不能想、不能看,甚至有些好迷信的老一輩連陪葬品的衫鈕都要剪掉,因為鈕與留字同音,會陰魂不散等等。我們想透過遺物轉化,推廣哀傷並非一種病,睹物思人是好正常的事,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去紀念、懷念對方。
而遺物轉化計劃就好像踏出第一步,讓家屬接觸逝者的物品,感受同中與他的連結,繼而表達。阿峰續說:「曾經最親、最愛的人離開之後,反而成了家中的禁忌,其實好可惜。」
有逝者生前好喜歡去日本,家人就拿了幾件到名古屋、沖繩等地旅遊時購買的衣服,有人拿了逝者生前常穿的襯衣,喜歡的頸巾等等,參與遺物轉化。義工會按布料大小、物料,繼而縫製咕𠱸套,也試過用父親的衣服,為其女兒造了一個毛公仔。「每件物品都是特製的,背後有好特別的意義。當他們好想念家人,但他不在,無辦法再擁抱他的時候,有個由他的衣服所製成的咕𠱸或公仔,抱住它感覺就像抱着已經不在的親人。」
一針一線都要謹慎 「遺物只得一件」
計劃初期有3位義工參與,Cat是其中一位。她年輕時曾在工廠工作、負責縫製時裝,故對車衣工序略有經驗。時隔多年再用衣車,Cat指偶爾會為家人改衣、補破洞,但由零開始製作一個物件送給別人,則是第一次。
14年退休後到防癌會做義工, Cat曾在醫院物理治療部做助理,見證過不少生離死別的畫面,故對生死話題無避忌,也樂意幫助家屬。拿著別人的遺物,做錯了就沒另一件替補,Cat坦言要好小心,先思考每一層工序、畫好圖,才開始做。當家屬交出衣服,衣服上的字句、圖案都或有其象徵意義,製作咕𠱸套的時候Cat會保護這些圖樣,並呈現出來。
要好謹慎、好小心,我怕破了就沒第二塊布,要慢慢想清楚才剪。衣服上的Logo、圖案都要留意,縫製時盡量留低、讓家屬見到,繼而記得這件衣服、這段經歷。
帶著愛的縫紉義工
在製作的過程中,社工會將家屬的故事分享予義工,讓他們了解家屬、逝者對此遺物的想法和感受。任何物料都好,只要夠布料、達一定尺寸,Cat都會好細心、好盡力去做家屬想要的物品,源於一份簡單的想法:「我猜他們收到後會好開心,因為這是一件令他們記得最心愛的人的物品,所以我好願意參與,盡我能力去做。」
研究紙樣、量度尺寸,思考如何縫、駁布料,初期造一個咕𠱸套花足大半日,造一隻布公仔則花了一整天,還要靠其他人幫忙縫製、釘鈕、駁口,單單一個嘴形已花不少時間思考如何縫至立體。雖然辛苦,但所付出的心力能幫到人,Cat覺得值得。
別人需要,我又有時間,兼略懂一二,就去做。記得造了隻布公仔之後,那兩個小朋友畫了張感謝卡給我,好開心,那刻覺得原來自己都有小小貢獻。
用離世父親留下的衣服造玩偶給小朋友,讓他們放在身邊、提在手上,感覺爸爸仍與子女同在,見證他們成長。
難接受丈夫離世 半夜扎醒身旁無人感失落孤單
陳太(化名)丈夫因患晚期癌症,入住防癌會癌症康復中心的愛心病床,年多前因病去世。陳生同時有心臟問題,以往睡至半夜陳太都會醒一醒,拍拍身旁的丈夫,並將手放於他的鼻上,檢查是否仍有呼吸。惟丈夫離世後,這個每晚都做的「特定動作」雖然是陳太的習慣,但身旁再已沒有人。
睡着至半夜,有時摸一摸、發現沒人,就整個人扎醒。醒了之後才發現他已經走了,常常要叫自己接受。
情況持續數月,陳太指初期覺得好失落和孤單,但另一方面又要說服自己丈夫已不在人世,心情好複雜。社工阿峰於是邀請陳太參與遺物轉化計劃,陳太選了幾件陳生生前最愛穿的格子襯衣,交給義工縫製咕𠱸套。「有兩個袋的格仔衫,他最鍾意這幾件。」陳太說。
咕𠱸像丈夫伴在左右 帶來安全感
由衣服變成咕𠱸套,陳太坦言收到當下未吃得消,但這兩個由丈夫衣物製成的咕𠱸,至今成了另一種陳生陪伴在身旁的方式。她夜半醒來不再失落,因為摸得到丈夫的衣服和咕𠱸。
這兩個咕𠱸晚晚都陪住我,半夜睡着時摸到有東西,有點安全感。雖然他人已不在,但感覺身邊還有他陪住我,感覺也好些。
有時想念丈夫,陳太就會攬一攬這個咕𠱸,一踏入房內,彷彿另一半還在,只是換了個方式陪伴。
記者:吳霆俊